close

地名真的挺有趣的,紀錄了一段歷史過程,也表達了一種期待與文化.

中國時報    E7/人間副刊           2008/06/16
 
《三少四壯集》【曉風】
  閩人應該能從地名解讀出一部憂惶悲愴的長達一千五百年的節節流離的歲月。


  我決定赴閩北一遊,那是幾年前的事了。我打算去的地方叫建陽,一個安靜的小城,不像她的鄰居武夷山那麼聞名。這地方曾出過一個奇人名叫宋慈,他寫過一本「洗冤錄」,算是個古代法醫。我之所以忽然決定要去,是因從母親口中知道,我在嬰兒時期曾在那裡住過半年。
  既然要去,就打開地圖略略看一下路線。這一看不免嚇了一跳,不知為什麼,福建的地名全是什麼什麼「安」。地名中有「安」難道可怕嗎?我幹嘛嚇一跳?人家長安不也是「安」嗎?後來改西安還是「安」。福建各縣起名叫安不是很正常嗎?問題是,叫什麼什麼安什麼什麼寧的比例太高了。

  譬如說,惠安,這地方有點出名,此處因戰時抓伕,幾乎變成活寡婦村。此外被列成台北市街名的有同安。另有崇安(此地也靠近建陽,是詞人柳永的故鄉),還有福安、永安、華安、詔安、南安,此外還有安溪,以及永定、寧化、寧祥、泰寧、建寧、壽寧……我的地圖是張簡圖,我猜實際上叫什麼安什麼寧什麼定的也許還更多。

  相較之下,叫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或江西或廣西、廣東的地方就沒有管那麼多了。另外叫黑龍江、嫩江、青海、四川,也都自自然然以水為名。全然不在乎安不安寧不寧的事。台灣的地名也直接了當,例如台中、台南、台北、台東、台西,乃至於南投、北投。

  起名字,類似向天神呈上一篇禱詞。而禱求,當然是求自己缺少的東西。人名中若有富字,大概不是出於什麼富貴之家。地名中有許多安,想來是身經憂患輾轉流離之輩吧?福建原也有「原住民」,但現在以漢字命名的地名當然是後來移民的漢人所取的。這些從中原倉惶逃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一路顛波而來的先祖,他們當年心中各自都有其憂急焦痛吧!「安」字是他們不約而同既卑微又奢侈的願望。他們從閩南到閩北從閩東到閩西,都一律大量用這個字,倒好像被誰規定了似的。

  對自己的安全有疑慮,對前途作些祈禱並以之壯膽,這件事,其實並不丟臉。不久前,我去了一趟耶路撒冷,而這舉世聞名的聖城,這在聖曲中被唱得高響入雲的名字,究其義,原來也是「平安」的意思。想來猶太人一向生於憂患,強敵環伺,時而國亡,時而族滅,經常過的是一夕數驚的日子,宜乎他們把聖城定位為平安之城。耶路撒冷跟福建的惠安、崇安、福安、永定、泰寧……是同義同詞吧?至於猶太王國全盛時期的所羅門王,其名字也是平安之意。

  (對了,你想起李安或趙寧嗎?)

  戰爭、流血、飢餓、迫害、天災、人禍……,大部份人的祖先都曾走過這些吧?如果有人的祖先是閩人,(我的丈夫籍貫雖寫作湖南,但其實他兩代前是福建林森縣人,我的孩子也就是閩人之後了)他們應該能從地名解讀出一部憂惶悲愴的長達一千五百年的節節流離的歲月。

  解讀以後呢?揣摩某種移民的切膚痛感之後呢?有人會對新來乍到背井離鄉的新移民付出多一點點的悲憫嗎? 

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80616&nfno=N0655.001&nsno=1&nkeyword=%bb%d4%a4H%aa%ba%a4%a3%a6w&SearchArgs=Keyword%3d%bb%d4%a4H%aa%ba%a4%a3%a6w%26Attr%3d%26Src%3d11%26DateFrom%3d20080523%26DateTo%3d20080622%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godspeed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