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黑人奪土運動 (發表人 m.y. 於 2000/7/20)
二二八,這個在台灣已逐漸被遺忘的日子,在非洲的辛巴威卻是一場動盪的開端:2000年2月28日,辛巴威的黑人老兵開始湧入白人地主的莊園,包圍地主,並進行分配土地的談判。
這些20年前反殖民地鬥爭的老兵依然高舉「打倒殖民主義」的旗幟,要求白人地主與黑人平分土地所有權。黑人老兵的談判用語是:「我們不想搶奪你們的地盤,我們只不過是來討回祖先被盜走的土地!」
反帝不徹底的殘留問題
莊園主紛紛被迫簽下平分土地的協議書,黑、白雙方當然都知道這樣的協議書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其政治宣示的意義大於實質契約。辛巴威領土約台灣的十一倍,人口是台灣的二分之一,舊名南羅德西亞,是英國殖民地,1980年4月才獲得獨立。辛巴威的土地糾紛是反帝、反殖民鬥爭不徹底的殘留問題。
現任總統穆加比(Robert Mugabe)於20年前領導「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 愛國陣線」(ZANU-PF)進行獨立運動取得政權,並一直當權迄今。但是,穆加比獲取政權的過程卻是透過與英國殖民母國交換條件的方式,因此,辛巴威雖然獨立了,有了黑人總統,全國精華土地的七成卻仍掌握在白人殖民者的手裡。
穆加比當權20年,未能進行土地改革,沒有「分田分地真忙」的豪情,無土黑人農民日愈赤貧化,他提不出解決的方案,卻只能依靠操弄民萃來維繫其早已搖搖欲墜的政權。就反殖民鬥爭的意義而言,黑人奪回祖先土地的行動有相當強的正當性,但是,很不幸地,穆加比為了捍衛政權做垂死掙扎,竟透過民萃語言的搧風點火,將黑人老兵的正義行動變質為當權者玩弄權柄的籌碼!
4500位白人地主幾乎掌握了辛巴威的全盤經濟,穆加比政權平常與這些土地資本家勾串牟利,互通有無,從未想過利用公權力執行和平的土改政策,縱容白人地主對黑人奴工的剝削,養癰為患,一旦需要黑人的選票,才刻意站到白人地主的對立面,鼓動黑人發動民萃式的,無紀律、無具體目標的暴力清算。
黑人老兵一個莊園打過一個莊園,簽下了一堆不具法律效力的協議書,既不知道要將奪來的土地分配給誰,也不知道如何進行分配,原來被白人僱用的農場工人要如何處理,誰要支付他們的薪資,根本毫無方案。奪土抗爭演變成一場政客導演的鬧劇。在穆加比總統民萃語言的蠱惑之下,黑人老兵竟對反對黨的街頭示威者開打,而黑人老兵的領導者洪茲威(Chenjerai Hitler Hunzvi)聽命於當權者,自甘作為穆加比總統的應聲蟲,且居然以名字當中夾有「希特勒」(Hitler)一字為榮,他說:「希特勒不是綽號,也不是化名,希特勒是我父母親給我的名字,這是一個為理想而奮鬥的革命者的名字。我高大、挺拔,我就是非洲的黑色希特勒!」穆加比老謀深算的民萃加上洪茲威自以為是的法西斯,使得黑人老兵奪土運動的正當性大打折扣,也因此未能取得辛巴威人民的普遍支持,並造成反對黨對此行動的抵制。
土地分配問題是政權致命傷
1979年12月,當黑人游擊隊領袖穆加比和安克莫(Joshua Nkomo)與白人內閣總理史密斯(Ian Smith)簽訂和約轉移政權時,就已做了重大的妥協:在憲法訂定保護私有財產,尤其是私有土地的條款。而當時辛巴威的土地絕大部份就已掌握在白人的手裡。
這讓一心一意要在獨立後收回祖先土地的黑人族群大失所望。辛巴威毗鄰南非,早先由於白人統治的南非厲行種族隔離政策,受到國際社會的禁運制裁,相對之下,辛巴威白、黑政權的和平轉移成為國際的典範,穆加比給予白人殖民者的優遇條件,也使歐美各國對他青睞有加。但是,從殖民主手中接下政權的穆加比對白人寬容,卻對自己的同胞殘忍:與他一起打天下的革命夥伴安克莫所率領的隊伍遭到血腥的清剿。
辛巴威在1991年接受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結構重整」方案,財經決策權旁落,原先規劃中的土地再分配方案幾乎全面停擺,黑人族群的挫折感更深。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農村年輕貧農進佔白人莊園的事件,但是這些零星的抗爭很快被穆加比的政府壓下。1992年,國會通過一項法案:政府可以單方面決定任何土地的價格並按公定價格強制徵收。但是,在商業農場主公會(CFU)強力反彈和IMF的干預之下,徒法無以自行。僅僅收回的70幾塊土地最後也並沒有分配給無土的黑人農民,而是由幾位部長和穆加比的親信所瓜分……
1996年8月,垂垂老矣的穆加比與他年輕貌美的秘書結婚。辛巴威人民送給他的禮物是公務人員的大示威和公共部門的大罷工。同年3月,他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之下才剛連任總統,但是投票率只有31.7 %,顯然,辛巴威人對穆加比的政權只剩下無可奈何!
日愈喪失民心的穆加比還是得面對2000年的國會大選。他很清楚辛巴威獨立以來一直未能解決土地分配問題是他最大的致命傷。為了在大選前收攏民心,他在今年2月進行了一次修憲公投:在憲法中賦予政府無償徵收土地的權力。公投結果是否決了這項提案,可見辛巴威人民雖渴望重新分配土地,卻完全不信任由穆加比政府所主持的分配,不放心將一項新的權力交到一個習於假公濟私的政權手上。
看不見祖先的土地
2000年6月25日,辛巴威舉行國會大選。穆加比的執政黨獲得62個席位,反對黨「民主改革行動黨」(MDC)才剛成立一年,卻已拿到57席,以選票計則有49 %。這對穆加比已是重大的警訊,因為原先的國會中,非執政黨的議員不過3席。但是,由於剛修過不久的憲法允許總統另外指定30位國會議員,穆加比在國會中還是掌握到穩定的多數。穆加比和我們的前總統李登輝一樣喜歡修憲,他當政以來已修過15次憲法,每一次都讓權力更往總統集中。反對黨席位大幅成長,將有效堵住穆加比利用修憲來維繫政權。而紡織廠工人出身的反對黨領袖茨萬吉雷(Morgan Tsvangirai)也將在2002年的總統大選中成為穆加比真正的對手。
穆加比早年參與獨立革命,在叢林中打游擊時,就以土地再分配作為訴求。如今他已當權20年,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可耕地卻還是掌握在白人地主的手裡。
直到面臨政權危機,才又撥弄民族主義的敏感神經,挑動辛巴威原住民的土地情結,以土地再分配作為競選的口號。然而,人民已給了他20年的時間,無法忍受再一次的欺騙,不再接受政客虛妄的承諾。
辛巴威目前三人當中即有一人失業,通貨膨脹超過60 %,政府必須以加印鈔票來支付每個月底的薪資。而辛巴威雖然擁有豐富的金礦,超過一半的礦藏卻已抵押給外國的銀行,其他的也絕大部分是由歐美的跨國產業在經營。辛巴威獨立了二十年,整個經濟結構卻仍處於半殖民的狀態。
許多天真的政治學者會認為,非洲國家發展滯後,是因為領導人缺乏政治經驗所導致。其實,更多的情形是:從政者常常因為太多政治謀略的考量反而忽略了最初始的,即使是素樸的政治理想。穆加比曾經自詡為馬克思主義者,對毛澤東的土改政策曾推崇備至,他早年也以土地改革的口號取得辛巴威人民的擁戴。但是,穆加比推動土地再分配卻是如此遲緩、猶疑、曲折、反覆,最後,只留下一大堆心機、謀略,喪失了為民前鋒的誠意。當權者眼中只看到政權,看不到祖先的土地!
http://www.abohome.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486